發布時間: 2020-03-15 12:29
什麽是從眾效應?
趨勢是如何產生的?為什麽我們要模仿別人?答案在於我們的心理。
經濟學、心理學和政治學的最新研究將“從眾效應”或“傳染效應”描述為壹種普遍的文化現象或偏見,在這種文化現象或偏見中,思想、行為和趨勢的傳播速度通常會隨著其他人接受這壹趨勢的速度而增加。《政治經濟學雜誌》(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在2020年發表的壹篇論文中,將這種效應描述為自身刺激投資的能力。
“趕時髦”這個短語通常帶有貶義,指的是壹個人在跟隨壹種潮流,而實際上並沒有對這種想法或行為本身做出理性的評估。因此,正是這壹趨勢的成功才導致了它的進壹步成功。
換句話說:壹個人采納這種想法或行為的概率,會隨著其他人在群體中采納這種趨勢的比例(或感知到的比例)的增加而上升。
這個短語起源於19世紀的美國政治,當時著名的馬戲團小醜丹·賴斯(Dan Rice)競選各種政治職位(包括美國總統)。他最終為美國第12任總統紮卡裏·泰勒(Zachary Taylor)助選,他的競選口號是“從眾”和“音樂”,這導致其他競選政客模仿這壹做法,隨後出現了現在很流行的短語:“to jump on the bandwagon”。
這種效果的例子有很多:
在選舉中,原本平等的候選人突然被獲得小勝利的候選人所控制。(最近的壹個例子是喬·拜登(Joe Biden),他在2020年的民主黨總統競選中被許多人認為是不可能獲勝的,但在南卡羅來納州民主黨初選中獲勝後,他突然成為了主要候選人。)
突然間被許多人模仿的文化趨勢,似乎只是因為這種做法變得流行的唯壹原因。(想想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癥(ALS)冰桶挑戰,或者壹種特別發型的流行,比如“低胸短發”。)
同樣,集體行為在達到最初的臨界點後,似乎被所有人模仿,以至於產生了災難性的影響。(想想在澳大利亞,為應對冠狀病毒的流行,廁紙的銷量出現了非理性的大幅增長,以至於很多商店的廁紙都賣光了。)
在壹開始(通常是令人驚訝的)獲勝後,突然贏得大批追隨者的個人或體育團隊的競爭。這種效應也與“受壓迫者效應”的概念有關。
經濟學家解釋了影響如下:因為“bandwagon-goods”似乎會增加的需求更大的需求,他們解釋了影響偏好,增加強度相應需求或購買多少人好,或者至少有多少代理認為這樣做。這是壹個奇怪的結果,似乎與標準經濟理論相沖突,標準經濟理論的唯壹標準是商品的價格和代理人的偏好。
然而,信息論已經做了大量工作來進壹步理解這種影響。雖然我們是社會性很強的生物,傾向於模仿身邊的人,但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可能會發現或推斷出壹種行為的潛在原因,而這種行為會突然被我們周圍的許多人接受。設想這樣壹個思維實驗:離開壹家商店,卻發現街上所有的人都朝壹個特定的方向跑去。不假思索地跟著他們走可能是最好的選擇,因為危險可能正朝著相反的方向逼近。從進化的角度來說,這是很有道理的,因為我們可能不得不逃離食肉動物或自然災害,如火災,吞沒了該地區。事實上,甚至許多物種的動物似乎都受此影響——模仿他人的行為。
另壹個可能的人類例子是兩家相鄰的大窗戶的空印度餐館。我們可能沒有最初的理由喜歡其中壹個。但是現在我們看到壹個客戶進入其中壹個。這可能會透露有關餐廳質量的信息,因此我們會跟進。然而,情況不壹定總是如此。第壹個顧客很可能是隨機選擇的,因此客觀上選擇了壹家更差的餐館。然而,其他人可能會效仿他的做法——從而導致客觀上更差的餐廳取得成功。這就是為什麽它被稱為從眾效應,壹種潛在的偏見,可以導致令人驚訝的集體行為,不壹定總是有益或理性的。
因此,妳可能想要在跟隨別人的行為之前三思而後行,但是如果妳和其他人繼續“盲目”這樣做,不要感到驚訝。
沃爾特Veit
科學和哲學
Walter Veit目前正在布裏斯托爾大學攻讀生物哲學和認知科學的碩士學位。
在線:沃爾特維特的網站,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psychology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