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 2021-07-29 17:48
阿爾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1925年-2021年7月28日)
偉大的心理學家 ·.
“人必須要擁有一種自我效能感,才能應對人生中不可避免的阻礙和不公,走向成功。”
——Albert Bandura
阿爾伯特·班杜拉是新行為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社會學習理論的創始人。他所提出的社會學習理論是在與傳統行為主義的繼承與批判的歷史關系中逐步形成的,並在認知心理學和人本主義心理學幾乎平分心理學天下的當代獨樹一幟,影響波及實驗心理學、社會心理學、臨床心理治療以及教育、管理、大眾傳播等社會生活領域。他認為來源於直接經驗的一切學習現象實際上都可以依賴觀察學習而發生,其中替代性強化是影響學習的一個重要因素。有人稱他為社會學習理論的奠基者,社會學習理論的集大成者或社會學習理論的巨匠。
2021年7月28日,阿爾伯特·班杜拉去世,享年95歲。
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包含觀察學習,自我效能,行為適應與治療等內容。他把觀察學習過程分為註意、保持、動作復現、動機四個階段,簡單地說就是觀察學習須先註意榜樣的行為,然後將其記在腦子裏,經過練習,最後在適當的動機出現的時候再一次表現出來。他認為以往的學習理論家一般都忽視了社會變量。他們通常是用物理方法來進行的動物實驗以此來創建他們的理論體系,這種研究方法對於作為社會一員的人的行為來說,沒有多大的研究價值。因為人是生活在一定的社 會條件下,所以他主張在自然的社會情境中來研究人的行為。事實上,人們在社會情境中通過觀察和模仿,學到了許多行為。
班杜拉在 1977 年提出“自我效能”的概念,用以指個體對自己在特定的情境中是否有能力得到滿意結果的預期。他認為個體對效能預期越高,就越傾向做出更大努力。班杜拉指出 了四點影響自我效能形成的因素,即:直接的成敗經驗,替代性經驗,言語勸說和情緒的喚起,這四方面的內容影響了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同時也對教育中學生學習 興趣的喚起有很大的影響,自我效能感在教育心理學領域對教師心理的研究和學習動機的研究中頗受關註。
班杜拉理論有著豐富的內涵和外延,他區分了人類學習的兩種基本過程,即直接經驗學習和間接經驗學習;提出了觀察學習是人類間接經驗學習的一種重要形式,它普遍地存在於不同年齡階段和不同社會文化背景的學習者中,他的社會學習理論進一步發展了傳統的強化理論,並且以教育有著重要的價值和實踐意義。但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也有局限性和不足之處,它的局限性在於它不適合於解釋和說明陳述性知識的學習和復雜的、高難度的技能訓練的過程,僅適用於解釋和說明觀察,模仿等社會性學習的過程。但有的學者認為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還有被發展、深化的余地,只要加以適當地發展性研究,就可能繁衍出一些適用於解釋特殊社會環境和特殊社會成員的社會性學習的理論。
主要論著
《通過榜樣實踐進行行為矯正》(1965)
《認知過程的社會學習理論》(1972)
《榜樣理論:傳統、趨勢和爭端》(1972)
《行為變化的社會學習理論》(1976)
《自我效能:一種行為變化的綜合理論》(1977)
《人類事物中的自我效能機製》(1982)
主要著作
1、《青少年的攻擊》(理查德·沃爾特斯合著,1959)
2、《社會學習與人格發展》(1963,與理查德·沃爾特斯合作合著) 文中首次提出了能解釋間接學習的觀察學習和替代強化。
3、《行為矯正原理》(1969)
1969年,班杜拉發表了社會學習理論的第一部經典著作:《行為矯正原理》。這本著作可以看成是他在1963年與沃爾特斯合著的《社會學習與人格發展》一 書的修訂版。在這本著作中,班杜拉總結了他以往在有關人類行為的經驗研究中的零星發現和思考,使之形成一個系統化的學習理論體系,並將這種學習理論應用於 行為治療的實踐,提出了若幹行為治療技術。所以,這本著作反映了班杜拉當時的一般學習論觀點,構成後來的社會學習理論的雛形。甚至在80年代以後成為班杜 拉主要研究興趣、並構成社會學習理論最新進展的自我現象及其觀點,也已在這本著作中埋下了種子。在行為治療發展史上,《行為矯正原理》也是一本重要的經典 著作。
4、《心理學的示範作用:沖突的理論》(1971)
5、《攻擊:社會學習的分析》(1973)
6、《社會學習理論》(1971,1977)
本書系統闡述了班杜拉的學術思想,本書的出版,牢固奠定了他在心裏學上的地位。全面重點討論三元交互決定論。標誌著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體系的初步成熟。
7、《思想和行動的社會基礎—社會認知論》(1986)
本書圍繞示範觀察學習、個體的符號表征能力、個體的自主性和自我反省能力等幾個概念對社會認知論展開了詳盡甚至是開創性的論述。這些概念強調了人的可塑性 和差異性,對學習理論、人格理論、心理治療和教育等各個領域都發生了積極的影響。可以說,社會認知論是站在一個較高的角度來探討人類社會存在的各種問題, 是一個全面的心理學理論。
8、《變革社會中的自我效能》(1995)
9、《自我效能:控製的實施》(1997)
其它
自我效能是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最早於1977年提出的一個概念。經過20年的理論探索和實證研究,他在1997年出版了《自我效能——控製的實施》一書, 對自我效能問題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論述。該書是一本自我效能感的專著,但它涉及歸因、動機、目標、期望等許多有關人的心理特性和行為的理論問題。因此該書 可供所有對人的心理特性與行為問題感興趣的心理學工作者和其他專業的學者閱讀。在書的應用部分,作者不僅闡述了自我效能在各個實踐領域的作用,而且廣泛地闡述了如何解決各實踐領域中的問題。這部分內容對各部門的實際工作者,如教師、教練、社區工作者、臨床工作者、管理人員、各級領導等等如何做好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都有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