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性格學說差異

發布時間: 2020-03-25 13:17




目前全球包括中國在內

充斥著許多不同的

心理學和性格學學說

讓人們眼花繚亂

我作為心理學工作者

在此簡單的為大家做一下說明

當中也許可以看到各自的

小小差異

 

九型人格

(The Enneagram)

氣質學

十六種性格

(MBTI)

DISC

FPA性格色彩

行為特質動態衡量系統

(PDP)

4D領導力

 

 1.jpg


九型人格學

(The Enneagram)

 

九型人格學到底是誰發明的

至今也是個迷

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

4500多年前

古巴比倫帝國

而後

被神秘主義的

蘇菲教

傳承沿襲至今

到了近代

被葛吉夫等心理學哲學家們

帶到現代文明社會

並以口口相傳的方式

廣泛運用於不同領域

 

九型人格學

並非單純的形態歸類學

而是透過人們的形態表現

挖掘內在

核心動機

價值觀

感受

的性格心理學

亦可透過當中的核心理論

探索及治愈

人們不同的心理健康狀態

至於大家現在看到的

不同性格數字

都有一個代表的

名字

(甚至一個號碼有幾個不同版本的名字)

這些名字

是後來很多不同的老師

以自己的理解而取的名字

而九型人格理論本身

並沒有每一個性格類型的名字

而現在我們所看到的

九型人格圖形

也是在近代

由奧斯卡.伊察索

Oscar Ichazo

整合而來的

 

傳統的九型人格學

註重靈修層面和自我覺醒

到了後期

越來越多的人

會將其運用在生活及商業之中

包括其他不同的領域

例如

教育、運動、藝術等

如此

也得到眾多五百強企業的青睞

 


2.jpg


氣質學說

 

公元前5世紀

古希臘時期的“醫學之父”

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

提出

“體液即是人體性質的物質基礎”

指出人體內有四種不同的體液

人的體質不同

是由於四種不同的體液的

不同比例導致

自此

希波克拉底的體液學說

便為今天我們所認識的氣質學說

打下基礎

 

到了古羅馬時期

該門派另一位代表性人物

克勞蒂亞斯.蓋倫

(Galen ,130~200)

是歐洲古代醫學的集大成者

也是羅馬帝國時期

著名的生物學家和心理學家

從體液理論出發

他認為氣質是物質

(或汁液)

的不同性質的組合

當時他說氣質共有13種

創立了氣質學說

之後

在該門派的眾多學生們的努力下

逐漸發展形成了

“氣質四類型”

膽汁質、多血質、黏液質和抑郁質

 

而氣質

亦是性格心理學所包含的

元素之一



3.jpg

 

十六種性格(MBTI)

 

與其說MBTI是性格學說

還不如說是型態學說

來得更貼切一些

1921年

瑞士心理學家榮格

提出「性格差異」理論

認為性格差異會決定

並限制一個人的判斷

並指出“感知階段

(又分為觸覺感知階段和直覺感知階段)

和判斷階段

(又分為感性判斷和理性判斷階段)

是大腦的兩大基本功能”

從而奠定了MBTI的理論基礎

 

直到40年代

在美國的一對心理學家母女

Katherine Cook Briggs

和她的女兒Isabel Briggs Myers

在榮格的理論基礎上

提出了一套個性測試模型

並以他們的名字命名

“Myer-Briggs Type Indicator”

簡稱MBTI

 

她們歸納出了

4個關鍵維度

8個端點

16種性格類型

從而區分不同個性的人



4.jpg


DISC

 

20世紀二十年代

美國心理學家

威廉.莫爾頓.瑪斯頓博士

(Dr. William Moulton Marston)

在希波克拉底

“體液理論”

的基礎上

(前文「氣質學說也提到」)

設計出一種

可測量四項重要性向因子的

行為特征分析方法

展現了四種基本風格

分別為:

支配(Dominance)

影響(Influence)

穩健(Steadiness)

服從(Compliance)

而這套方法

也是以這四項因子的英文名

第一個字母而命名為DISC

這就是DISC的由來

他指出

這些性向因子

以復雜的方式組合在一起

構成了我們每個人獨特的

型態特質

1928年出版的

著作

《Emotions of Normal People》

(常人的情緒)

 

馬斯頓博士

是研究人類行為的著名學者

他的研究方向

有別於弗洛伊德和榮格

所專註的人類異常行為

DISC研究的

是由內而外的

人類正常的情緒反應

其之後的學者進一步將這個理論

發展為測評

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DISC測評



5.jpg


FPA性格色彩

 

如果說MBTI和DISC

是屬於“型態歸類學”

那麽性格色彩也絕不例外

性格色彩

所采用的性格四分法

可以說基礎是來源於

希波克拉底的“體液理論”

他提出“沒有兩個完全一樣的人(性格)

但是

許多人卻有著相同的

特質(型態)”

 

如前所述

氣質學說的

四分法理論基礎

由希波克拉底而來

後由威廉博士發展出DISC

而FPA中也可以見到許多

他們的影子

 

在國內

FPA性格色彩的發揚者樂嘉老師

也是大家津津樂道的人物

他最大的貢獻

便是將性格色彩

在中國內地廣為推廣



6.jpg

 

行為特質動態衡量系統

(PDP)

 

Professional Dyna-Metric Programs

是行為特質動態衡量系統的全程

簡稱為PDP

(我覺得還是稱呼PDP更容易記)

Dr. Samuel R.Houston

Dr. Dudley Solomon

Bruce M.Hubby

三位心理學家

領導40余位科學家

在1978年研究100萬個案

(據說)

而發展出來PDP

後來

該門派根據人的

天生特質

進行形象化演變

將人們分為五種類型

老虎

孔雀

考拉

貓頭鷹

變色龍

 

PDP的問卷設計理論

建立在美國心理學家

Thurstone(1934)

Cattell(1950)

Guilford(1954)

Fiske(1949)

Daniels(1973)

Horst(1968)

等的研究基礎之上

PDP主要衡量的

是人的

行為特質、活力、

動能、壓力、精力

以及能量變動情況

測試者填寫PDP測試問卷

一般不超過10分鐘

之後可以獲得25頁左右

包含“自然本我”

“角色的我”

和“他人眼中的我”

三圖模型在內的

全面分析報告



7.jpg


4D領導力

 

1990年4月24日

投資17億美元歷時12年的

美國哈勃太空望遠鏡升空後

發生事故爆炸

作為天體物理部門負責人的

查理.佩勒林博士

(Charlie Pellerin)

在事件發生後

通過改善團隊背景等方法

成功完成修復任務

之後

他在科羅拉多大學商學院

從事領導力的

教授和研究工作

以榮格理論為基礎

(參考了MBTI理論及四分法)

提出

提升團隊領導力的

“4D團隊建設系統”

並廣泛應用於商業領域

 

4D系統

是一個需要長期跟進的

團隊成長系統

短則幾個月

長則數年

當中包含

團隊測評和個人測評項目

並在團隊舉辦為期3天的

4D工作坊

以及實踐8種行為習慣

在團隊內形成統一的

行為模式



 

有人曾經在我的課程上問我

“到底哪一種性格學說更好?”

 

我回答:

“沒有最好

只有是否適合當下的你”

 

我們身處不同的環境

信息多元化的今天

不可能只有一門學問

更不可能哪一門學問天下無敵

 

當我開始客觀的了解這些學問之後

我便開始知道

他們有他們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而我們可以不學不用

但不可不尊重

 

在你未完全了解他們之前

沒有資格否定他們當中任何一個

因為那都是狹隘的



汪庭弘的副本.jpg


汪庭弘博士 (   Ph.D. Psychology

   Ph.D. Psychology .  MBA .    Guest Professor